时间:2025-09-08 阅读数:0 作者:小学部 赵飞跃
在很多孩子和家长眼中,数学或许是抽象的数字和繁琐的计算,但在我们北外新华小学部的课堂上,数学却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。我们坚信:“动手动脑”是学好数学的金钥匙,唯有将抽象的算理转化为具象的操作,让思维在指尖跳跃,才能真正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,夯实他们的数学根基。
以我最近教学的“100以内进位加法”为例,这个知识点是二年级计算教学的重点,理解“满十进一”的算理至关重要。为此,我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。课堂上,没有枯燥的题海战术,取而代之的是为孩子们准备的“数位表”和一小堆黑白棋子。
在孩子们动手摆动棋子来模拟计数器的计算过程中,引导孩子发现“10个一就是1个十”,我们可以把10个黑子换成一个白子,放进十位!”在这个“兑换”的过程中,“满十进一”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看得见、摸得着,孩子们的眼睛亮了,他们真切地理解了进位的原因和过程。
更重要的是,整个过程离不开同桌合作。孩子们两人一组,一起动手探究和讨论,共同解决难题。在协作中,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,更锻炼了表达、倾听与沟通的能力,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。
操作之后,便是学生汇报分享的环节。我邀请几位学生上台,一边演示他们的“棋子魔法”,一边清晰地讲解计算步骤和道理。“小老师”们讲得头头是道,台下的同学听得聚精会神。最后,我们回归精准的计算练习。但此时的练习,已不再是机械重复。孩子们在动笔计算时,脑海中会浮现出棋子“满十进一”的画面,计算变得有理有据,准确率大幅提升。孩子们笑着说:“原来进位加法就是这么回事,太简单了!”
这堂课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效果。新华学子在玩中学,在学中玩,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。他们不仅牢固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算法,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其中的算理,感受到了数学的逻辑之美。
这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“手脑并用”理论。在北外新华小学部学习绝非简单的记忆与模仿,它更是一个主动建构、探索发现的过程。在未来的教学中,我们将继续坚持“动手动脑”的理念,设计更多有趣的数学活动,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,提升数学素养,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自信、快乐地遨游!
撰稿:赵飞跃
排版:陈高寒
审核:申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