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9-29 阅读数:0 作者:小学部
当语言与时代交汇,英语教学正在悄然蜕变。面对新版英语教材,无数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孩子“望洋兴叹”时,北外新华的孩子却可以轻松而骄傲的说:“老师,英语真简单,这些我全都会!”。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北外新华孩子们坚实的英语基础?现在,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新课程改革,让英语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分数,而真正成为一门走向世界的语言和技能。与过去相比,新课改后的英语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:
- 重词汇——强化词汇和句子积累的实用性
- 重阅读——提升语篇阅读与写作能力
- 重口语——注重口语的实际运用场景
- 重文化——融入中国文化元素,培养文化自信
北外新华,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,始终将“学好一门外语”作为核心育人目标。
从一年级起,学校便构建了高密度、强互动的英语课程体系:每周6节常规英语课(中外教协同授课)辅以1节早读与1节晚自习。充足的学习时长与沉浸式环境,为孩子的“英语超能力”筑牢了根基,具体可从五大维度展开:
1. 重积累:拼读、词汇、句型同步夯实
新课改对学生词汇量提出明确要求: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量需达1500-2000词。北外新华从一年级开始,便引入《剑桥国际少儿英语》与《瑞格叔叔自然拼读》系列教材,通过趣味化教学(如游戏化课堂、情境运用),让孩子在激发兴趣的同时,掌握自然拼读技巧,同时学习剑桥少儿英语课程,持续积累词汇与句型,提升口语表达能力。
抓住语言发展黄金期,发展了孩子的潜能。北外新华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,课外阅读量便可达到1500词左右,提前满足新课标的要求,为三年级系统学习扫清障碍。
2. 重阅读:循序渐进培养语篇意识
新课改强调“以阅读促能力”,只有通过大量语篇输入,才能有效扩大词汇量、提升阅读技巧。北外新华从一年级起,便以《剑桥Kid’s Box》原版教材为核心,按“词汇—对话—故事—课文”的梯度推进,搭配自然拼读专项阅读训练;三年级起融入人教版教材,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多样化语篇阅读,完美契合新课改对“语篇能力”的培养要求。
3. 重写作:“以读促写”提升逻辑与表达
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,北外新华设置“英语读写课”,构建“读—析—写”一体化教学模式:在学生学完课文、精读文章后,引导孩子拆解结构,再结合主题进行写作练习。这一过程中,孩子的逻辑思维、独立思考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同步提升,逐步适应新课改对写作难度的要求。
4. 重口语:创设真实场景,让语言“用起来”
新课改要求学生每周课文视听活动不少于30分钟,并鼓励口语转述、主题演讲等实践。北外新华摒弃“死记硬背”,聚焦“语言实用”:课堂上设计多样化对话任务,外教课开展自由交流(Free Talk),“校园内举办英语嘉年华、剑桥学生进校园、北外国际演讲比赛等活动,开设北外新华英文电台 —— 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开口表达”,真正实现“语言回归沟通本质”。
5. 重文化: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,培养文化自信
新版教材通过“春节”“黄河”等元素融入中国文化,并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,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。北外新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:课堂内外渗透中国文化教学,校园文化墙展示传统文化内容,还积极参与北外国际“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”演讲比赛,孩子们用英语讲出《精卫填海》《花木兰》《哪吒》等众多经典故事。
从“提前达标”的词汇积累,到“学以致用”的口语表达,再到“中西融合”的文化传递,北外新华以系统化的课程设计、沉浸式的学习场景,将新课改的要求转化为孩子可感知、能掌握的学习进程。在这里,英语不再是令人却步的“难题”,而是孩子探索世界的“钥匙”,更是传递中国声音的“桥梁”。未来,北外新华将继续以专业的外语教学,助力更多孩子筑牢语言根基,自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Come here. Go Further!来这里,走更远!
撰稿:董伟勤
排版:陈高寒
审核:申沫